今天課程請來的老師是林維老師。林維老師主修是聲樂,從3歲就開始練鋼琴,每天練5到6小時,連幼稚園也沒去上,在家專心練鋼琴。但他練琴的過程不開心,沒有真正練好鋼琴。到了國小時,父母才發現他並不喜歡練鋼琴,反而是對唱歌有興趣,便帶他去上歌唱課。林維老師從此開始練習唱歌,真正愛上音樂。
早上的課程內容是關於口語與教育的探討,我有記住的部分內容如下:
- 小孩把外婆家當作整個台北
- 提出問題可能是很簡單的句子,背後隱含的意義很大。
- 翻譯的功能性:電影、政見發表
- 小一新生因疫情關係,沒有家長陪伴
- 第一次吃營養午餐,有可能會遇到以前在家裡沒吃過的東西。
- 戴口罩教注音符號的困難
- 表演者因為觀眾戴口罩,無法知道觀眾的感受
- 書面表達是有結構的 (現代人因為受了教育,所以比較習慣書面表達)
- 口語表達是流動的
- 溝通工具例如Line,取代面對面或電話直接溝通。
- 毛毛蟲基金會的研習課沒有具體的課程目標,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概念與思考方式,且每個人得到的或理解的都不同
在討論過程中,有老師提到學校防災演習因行政問題出錯,放錯鈴聲,小孩發現有錯,但全班仍採取對應的行動,導致全班被其他督導的人罵。老師發現是學校行政出的錯誤後,跟學生道歉。
針對這個問題,那位老師後來有跟學生道歉。這件事不是因為老師真的有錯,但讓學生學到道歉其實是ㄧ種「修養」。至於行政的問題牽涉到職場人際溝通問題,老師自己需要思考如何解決與面對。
下午課程第一部分是林維老師分享陪姪女練鋼琴的過程,他發現小孩只是照譜彈,沒有帶入情感。老師便帶小孩去全聯,讓她買自己喜歡的東西,並記住喜歡東西的感受。然後回去彈鋼琴時,用聲樂的唱法唱那段,讓小孩把喜歡的感受帶入去彈鋼琴。同時用小孩聽的懂的語言,例如動畫冰雪奇緣中角色彈琴的方式去引導她。這一段老師講了許多關於他觀察小朋友的言行與反應,並隨之對小朋友做引導與其教學上的調整,足可得知老師的用心與投入。
第二部分是播放一段音樂,讓我們根據音樂內容隨意作畫,下面是我畫的畫與意境解釋。

我想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與深潛在之中的東西,田中黃色的部分表達了藏在心理未知部分的熱情。樹上的小鳥則代表我的期盼,欲振翅高飛,卻不知道該往哪裡才好。樹上充滿黃色的樹葉,相當的繁茂,只是不願意或不被人理解的部分,其所佔比例,遠遠大於他人輕易可見的部分。房屋右方的湖泊代表內心深處安靜不變的部分,但自己並不了解,只看的到表層。
其他人的畫作我沒有特別拍下來,以下簡單用文字描述幾個我比較有印象的畫作:
- 一個人先把他的畫紙揉成一團球,再攤開。之後分別在紙皺褶中產生的部分格子內填入顏色,另外也在其他的部分格子邊緣填入黃色,而黃色對他來說代表希望。
- 一個人邊聽音樂邊讓手自由在紙上繪畫,遇到音樂轉折部分,就畫螺旋。若不是音樂轉折部分,則畫平滑的曲線。慢慢的,多個螺旋與曲線構成一隻駱駝的外觀。
- 一個人畫的是一條道路,由窄道寬。道路兩旁是象徵之前自己達成的目標的具體化物體。道路中有一台車子,往寬的方向開去。這幅畫意味著他在之前的人生中達成了許多目標,現在也進入一個穩定的階段(i.e 道路變寬),但卻開始感到茫然,不知道還要做什麼。
- 一個人聽到音樂中的蟬聲,覺得這應該是森林裡,所以她畫了一座森林,深處是黑暗且未知的。畫中有一個人,朝向森林的黑暗深處走去。這是因為她聯想到之前看的一部電影,關於一個人透過女巫的魔法,看到自己是怎麼死的。在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之後,他決定去嘗試許多自己未曾試過的事情,來豐富自己的人生。
第三部分是簡單的合唱練習,一開始先進行發聲練習且同時間要有群體共鳴。再來是唱流行歌 – 阿妹的「聽海」,全部的人先一起唱一遍,然後林維老師找一個人出來唱主key,他自己則唱和聲。
在唱歌的過程,大家都非常認真,也有不少人唱得相當好聽。在疫情當下,KTV都封閉的時候,還能一群人唱歌真是開心(p.s. 都有戴口罩,沒有違反防疫規定:D)。隨著好聽的歌聲結束今日的課程,真是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