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欣賞畫作

每次在自己有興趣的畫作前,總是駐留很長的時間。一直看,試圖把每個細節都搞清楚,一筆一劃或是顏料突出部分與材料質地等等。但,每每因為資訊量太大,看個幾分鐘就放棄,切換到另一幅畫繼續去看。

看了幾年之後,利用工作中學到邏輯思考的能力,再去看畫,但還是無法用這套邏輯系統的能力去分析一幅畫。因為即便能了解畫作的一筆一劃的技巧和顏料突出多少塊,以及材料質地,你還是無法理解畫家為什麼要這麼做,他背後的動機、成長背景與作畫的構思與當下心境。如果一個欣賞畫的人,真的能把這所有細節都知道且記住,那他是真的懂這幅畫。

我一直搞不清楚為什麼大家欣賞畫作時總是說,畫家雖然用了很多的技巧、顏色與材料,但因每個人想法不同,所以單純看你自己喜不喜歡這幅畫就好。我心想原來是這樣欣賞畫就好,所以一直用這樣的方式去欣賞畫,但越看越多畫後,沒有真的因為大家提供的這個想法而能真正地欣賞畫作,反而越來越困惑,內心始終無法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。

所以我一直試圖做去記住一幅畫的細節,撇開畫家的作畫構思與當下情緒不管,就已經有那麼多資訊,憑藉著我的才智,根本無法用邏輯思維去「融會貫通」全部畫面上的每一部分為何最後是如此,以及為何能有一種吸引我的魅力。

今天下午,我再去一間畫廊看畫。同樣地,我沒有記住畫的細節,但在逛完裡面展的許多畫後,我停在一幅畫前,仔細盯著它看了好幾分鐘後,我才突然開竅,發現自己一直追求的不是畫面上所有的細節,我真正在意的,是畫家的構思與作畫時的氛圍與情緒。我真正想要知道的,是掌控這一切畫面所有細節背後的那些力量,唯有我掌握了這些看不見的力量,我才能站在這幅畫畫家的角度,真正的懂這幅畫所傳達出來的東西。也就是說,我欣賞畫,我不甘於只是單純的分析畫作的細節,我想要能以造物主的身份,去檢視它。

我總算能明白,即便有人解說畫作細節以及闡述畫家的成長背景與當下社會、經濟狀況,有了這麼多的「資訊」,我內心還是感到不滿足的原因。

以後欣賞畫作時,我總算能突破自己內心卡住的點,以另一種思維去欣賞畫作。至於,我真正想要做到的「目標」,不是了解有限的資訊就能做到。也許有一天我能做到吧?!這輩子不行,下輩子,下輩子不行,再下一輩子。

@白石畫廊 內湖空間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